- 产品详情
10月17日,第十届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学术会议在北京栖湖饭店召开。本次会议为北京市科协第27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活动,在市科协的支持下,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东,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秘书长郝军刚,学会监事长、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可等专家,和来自科研高校、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材料厂家等40余家单位的近130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伍鹤皋教授主持,王可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年会不仅是一次技术与经验总结交流的盛宴,更是一个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的理论研究、结构设计、水力学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TBM等新型的实施工程技术及装备在水电站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施工中得到示范应用;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智能建造技术取得明显进步;1000MPa钢材等新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上应用。这些宝贵的技术信息将对进一步提升我国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的发展水平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诚挚邀请各位参会专家在会议中热情参加,畅所欲言,共同为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技术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世东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学术会议旨在汇聚行业智慧,一同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趋势。通过本次会议的深入交流与研讨了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成果,将为推动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建设技术进步做出新的贡献,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会议真正开始,根据会议安排,16位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工作者围绕大会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报告。会议各阶段分别由郝军刚、中南院副总工熊春耕、北京院副总工王志国及副总工王建华主持。北京院副总工、科技信息质量部主任蒋逵超作了题为《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发展综述》的开场报告,对距上一届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年会六年来国内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的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的设计、实施工程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做具体的总结,对接下来要重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报告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共鸣与热烈讨论。接下来会议分别对国产1000MPa钢材的研发与应用、抽水蓄能电站TBM施工设备的应用、压力钢管的智能化施工、透水衬砌计理论、水力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报告与讨论。报告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就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伍鹤皋致闭幕词,并宣布第十一届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学术会议将于2028年在湖南长沙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前往由北京院全过程勘测设计的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考察,参观了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上水库、地下厂房等部位,北京院副总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经理王建华及丰宁项目部成员为考察人员作了详细的讲解。
本届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学术会议共征集论文60余篇,涉及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水工隧洞,分岔管,伸缩节、波纹管及蜗壳,施工工艺、材料等各类内容,收录了近年来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研究应用的前沿内容。
本届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学术会议收集了来自行业内的权威声音,见证前沿技术的发布,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通过本次年会激发了更多创新灵感,定能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技术的逐步提升,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承办单位: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 技术保障:北京市科协综合服务中心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育慧里4号